在超声波清洗实验室器材时,温度设置需综合考虑清洗效果、器材材质及清洗液特性,通常建议将温度控制在?40℃~60℃?之间,具体可根据以下因素灵活调整:
1. 温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
- 40℃~60℃ 是推荐范围:
在此温度区间内,超声波清洗的空化效应(即清洗液中气泡的形成与破裂)最为显著,能有效去除油脂、颗粒和残留试剂。同时,大多数清洗剂(如中性洗涤剂)在此温度下活性最佳,能进一步提升清洗效率。 - 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影响:
- 温度过高(>70℃)可能导致清洗液挥发加快、清洗剂分解,甚至损坏某些实验室器材(如塑料制品或涂层)。
- 温度过低(<30℃)会降低空化效应,导致清洗效率下降。
2. 不同器材的温度设置建议
- 玻璃器皿(如烧杯、移液管):
可设置在?50℃~60℃,既能保证清洗效果,又能避免玻璃因温度骤变而破裂。 - 金属器材(如镊子、剪刀):
可设置在?40℃~50℃,避免高温导致金属氧化或清洗液腐蚀。 - 塑料器材(如离心管、移液枪头):
建议设置在?40℃左右,防止高温导致塑料变形或释放有害物质。 - 精密仪器(如光学镜片、传感器):
需谨慎设置温度,建议参考设备说明书或咨询厂商,通常不超过?40℃,并避免使用强酸碱清洗液。
3. 清洗液的选择与温度匹配
- 中性洗涤剂:
适用于大多数实验室器材,可在?40℃~60℃?下使用。 - 酶清洗剂:
通常需要?40℃~50℃?的温度以激活酶活性。 - 强酸碱清洗液:
需严格控制温度(通常不超过?40℃),并避免长时间加热,防止腐蚀器材或清洗槽。
4. 操作注意事项
- 避免空载运行:
清洗槽内必须加入清洗液和待清洗器材,否则可能损坏超声波发生器。 - 水位控制:
清洗液水位应介于清洗槽的最低水位线(通常 ≥60mm)和最高水位线(通常 ≤130mm)之间。 - 定期更换清洗液:
清洗液浑浊或污垢沉积时,需及时更换,避免影响清洗效果。 - 安全防护:
操作时佩戴手套,避免接触高温清洗液;清洗完成后,待温度降至?60℃以下?再取出器材。
5. 特殊情况处理
- 顽固污渍:
可适当提高温度至?60℃,并延长清洗时间(如 10~15 分钟),但需密切观察器材状态。 - 易损器材:
建议采用低温(如?30℃~40℃)和短时间(如 3~5 分钟)清洗,必要时结合手动刷洗。
福洋科技集团——32年专注超声波清洗领域,是一家集设计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高科技企业。福洋科技拥有领先的超声波清洗技术,至今已畅销海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服务产品涵盖了单槽超声波清洗机、多槽超声波清洗机、半自动超声波清洗机、全自动超声波清洗机以及超声波震棒、超声波震板等超声波清洗设备。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五金、半导体、仪器仪表、生物医疗、医院实验室、光学光电等行业。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专业技术优势、丰富的行业经验、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大的自主制造能力,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定制服务,帮助客户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和研发风险,是您选择超声波清洗设备的理想合作伙伴。
上一篇: 超声波可以清洗哪些玻璃器皿?
下一篇: 超声波清洗实验室器材后如何进行干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