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超声波清洗航空航天零部件时,清洗时间和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,以下是一些控制方法:
- 依据零部件污垢程度:对于污垢较轻、仅表面有少量灰尘或轻微油脂附着的零部件,清洗时间可相对较短,一般 5-10 分钟即可。而对于长期使用且污垢积累较严重,如发动机内部零部件带有大量油污和积碳的情况,可能需要 15-30 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清洗。
- 参考零部件材质与结构:材质较硬、结构简单的零部件,如钛合金、镍基合金等制成的块状零件,可适当延长清洗时间至 10-20 分钟,以确保清洗效果。但对于一些材质较软或结构复杂、有精细表面处理的零部件,如铝合金制成的带有复杂油路的部件,清洗时间应控制在 5-15 分钟,防止因长时间清洗导致表面损伤或零部件变形。
- 结合清洗设备性能:高性能的超声波清洗设备,由于其功率和频率的稳定性好,空化效应均匀且强度适中,清洗相同零部件所需时间相对较短。例如,采用先进的调频技术的设备,清洗一般航空零部件时,时间可控制在 10-15 分钟。而一些功率较低或性能不稳定的设备,可能需要延长至 15-25 分钟才能达到相同清洗效果。实际操作时可先进行小规模试验,根据清洗效果确定合适的清洗时间。
- 根据清洗液类型:不同类型的清洗液有不同的最佳使用温度范围。水基清洗液通常在 40-60℃时清洗效果较好,既能提高清洗液的活性,又能增强超声波的空化效应。例如,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基清洗液,在 50-55℃时,表面活性剂的乳化、分散等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,可有效去除油污和杂质。有机溶剂清洗液则要谨慎控制温度,因其闪点较低,温度过高易引发安全事故,一般控制在 30-40℃为宜。
- 考虑零部件材料特性:对于一些对温度敏感的材料,如某些复合材料或带有特殊涂层的零部件,清洗温度应严格控制在较低范围,一般不超过 40℃,以免引起材料性能变化或涂层脱落。而对于金属材料零部件,在清洗液允许的温度范围内,可适当提高温度至 50-60℃,以提高清洗效率,但要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金属表面氧化。
- 利用温度控制系统:超声波清洗设备应配备精确的温度控制系统,如内置温度传感器和加热、制冷装置。在清洗过程中,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清洗液温度,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,当温度偏离设定值时,控制系统自动启动加热或制冷装置进行调节。一般来说,温度控制精度应达到 ±2℃,以确保清洗过程在稳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。同时,在清洗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,确保其正常运行。
福洋科技集团——32年专注超声波清洗领域,是一家集设计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高科技企业。福洋科技拥有领先的超声波清洗技术,至今已畅销海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服务产品涵盖了单槽超声波清洗机、多槽超声波清洗机、半自动超声波清洗机、全自动超声波清洗机以及超声波震棒、超声波震板等超声波清洗设备。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五金、半导体、仪器仪表、生物医疗、医院实验室、光学光电等行业。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专业技术优势、丰富的行业经验、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大的自主制造能力,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定制服务,帮助客户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和研发风险,是您选择超声波清洗设备的理想合作伙伴。